5月19日,长沙海关出台《关于促进湖南外贸保稳提质的35条措施》,包括保障湖南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、加快企业急需货物通关、提高进出境物流效率等,这些措施从当天起正式实施。
长沙海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以来,湖南外贸面临国际经济形势冲击、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,为应对挑战,根据海关总署《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条措施》,结合湖南实际推出了上述措施,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基本盘。

在保畅通方面,长沙海关在岳阳港城陵矶新港区、长沙港霞凝港区推行“直提直装”改革,指导霞凝港—城陵矶新港水上“穿梭巴士”实施“联动接卸”。“‘直提直装’改革可将进出口货物在水运口岸的停留时间单位,由天压缩至小时。”长沙海关负责人介绍,改革内容包括进口货物“船边直提”和出口货物“抵港直装”,改变了进出口货物装卸前在港口长时间集港堆存的传统物流模式,通过“企业提前申报+场站即时理货”方式,实现了进出口货物海关快速放行,货物直接提离或装船。
在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方面,实施“7×24小时”预约通关申请,精简申报环节随附单证,推行出口电子底账申报无纸化,开展货物通关全流程实时监控。据统计,今年1-4月湖南省累计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6.16小时、0.4小时,大幅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另外,将在湖南省推进“区港联动”改革。“改革后,进出口货物在全省各海关监管作业场所、综合保税区、保税监管场所的流通将实现全程‘一次申报、一单到底、多次换装’,有效提升湖南国际物流整体竞争力。”长沙海关负责人表示。
长沙海关数据显示,今年前4个月,该关共签发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项下原产地证书9400份、货值52.11亿元,帮助湖南出口企业节约目的国关税2.61亿元。在进口环节,为24亿元进口货物减让税款1.33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