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江内支线集装箱运输的运作流程涉及多个环节,需协调港口、船公司、货代、海关等多方主体。以下是关键流程和注意事项:
货主或货代根据货物需求(箱型、数量、目的地)向船公司或内支线运营商订舱。
确认运输条款(如CY-CY、Door-Door)和费用(运费、附加费、港口费)。
长江内支线常见船型为驳船(500-1000TEU),需匹配货物量和航道限制(如三峡船闸通行限制)。
空箱调运:从上海、武汉等枢纽港调空箱至上游港口(如重庆、宜昌)。
特种箱需提前申请(如冷藏箱、开顶箱)。
出口货物需完成报关(通常在上海、宁波等母港报关,通过“联动接卸”模式实现内陆港与海港一体化通关)。
关键单证:装箱单(CLP)、提单(B/L)、货物申报单。
首程运输:货物通过公路/铁路运至长江沿线港口(如南京、九江)。
支线驳运:由内支线船舶承运,通常需中转至母港(如上海洋山港)换装国际航线船舶。
注意中转时效,避免因天气(如大雾)、三峡船闸排队导致延误。
枯水期(冬季)需关注航道水深限制(如宜昌段),可能需减载或改道。
船舶动态跟踪:通过AIS系统或船公司平台查询实时位置。
货物到达目的港后,由码头或堆场卸货,空箱需按协议归还至指定堆场。
滞箱费:超期还箱可能产生费用(通常7天免费期)。
进口货物需在目的港报关(如重庆果园港),适用“抵港直装”等便利政策。
基础运费:按TEU计费,上游(重庆→上海)通常高于下游。
附加费:燃油附加费(BAF)、旺季附加费(PSS)、三峡过闸费等。
港口杂费:THC(码头操作费)、集装箱堆存费。
过闸需提前预约(通过三峡通航管理局),排队时间可能长达3-5天,需预留缓冲期。
江海联运:需与海运船期匹配,避免甩柜。
铁水联运:如重庆→武汉→上海的铁江联运模式。
利用“长江经济带”政策,如启运港退税(从武汉港出口可提前退税)。
通过以上流程,可系统管理长江内支线运输,重点需关注中转效率、成本控制和政策动态。实际操作中建议与专业物流服务商合作,优化路径和时效。